作者 |杨泽英
今年是《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的第十个年头。
为提高农村学生特别是贫困地区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健康水平,从2011年秋季学期起,根据国务院决策部署,教育部会同与财政部等15个部门联合启动“营养午餐”计划。
“营养午餐”在全国推广后,2014年补贴标准调整为每名学生每天4元。2011年至2019年,中央财政共安排营养餐补贴1472亿元。
善政怎能容恶?
国家投入真爱和资金,帮助超过4000万农村义务教育儿童实现从吃饱、吃饱到吃好的转变。
不容忽视的是,由于个别责任主体履职不到位,“营养午餐”食品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近日,河南省封丘市七城中学一名学生呕吐事件触动人心,敲响了两道红旗。
首先,“营养午餐”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经检查,涉事企业提供的食品超标。
二是招标“麻烦”。涉案餐饮企业没有食品安全许可证,那么它是如何在当地教体局统一招标中中标的呢?
虽然是个案,但我们也必须反思,如何未雨绸缪,确保中小学生营养午餐的安全和质量。
严格遵守程序,筑牢食品安全底线
目前,通过“集中招标”方式为学生选择营养餐供应商的制度严谨有效。七城中学食源性疾病事件正是由于不严格执行程序造成的。
“集中招标”在统一安全标准、在更大范围内激发供应商良性竞争、避免标准分散难以监管等方面优势明显。
但制度再好,如果不严格执行,政府造福人民的善意就付之东流。
招标过程公开、透明是基本要求。选择一家合格的餐饮公司是最基本的底线。如果连这样的底线都不落实,食品安全如何保障?
此外,“校领导陪餐”也是保障中小学生午餐质量的重要制度设计。
2015年,《食品安全法》大幅修改。第五十七条首次规定了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中供餐单位及其主管部门的食品安全责任,并明确了相应的法律责任。明确,学校建立了由校长、教职工代表、学生代表、家长代表等参与的食品安全民主监督机制,并安排相关学校领导陪同就餐。
2019年3月,教育部等三部门联合发布《学校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管理规定》,再次明确中小学校、幼儿园应当建立集中供餐制度,相关学校负责人每餐应与学生一起用餐。做好随餐记录,及时发现并解决集中用餐中存在的问题。
餐陪制度的实施,不仅为家长提供了“安心”,也为学生提供了“健康”保障。最终,良好的治理必须与严格的执法相结合,才能守住校园食品安全的底线。
专业技术提升营养餐品质
在确保食品安全的底线之外,如何才能更进一步,让孩子们吃得更好、吃得更营养?
从行业角度来看,学生“营养餐”的准备、发放和监管等方面仍有改进的空间。
“我一直认为,这些孩子吃的学生团餐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营养餐。即使在备餐过程中没有食源性细菌增加,但孩子们吃的时候,从温度到口味到营养水平,基本上下降了 70% 到 80%。”
为京津冀地区100多所中小学提供团餐配送的北京健坤餐饮集团董事长王文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从整个餐饮流程来看,潜力最大的环节是风险是分配。
一份营养午餐的分发、运输、处理和分发可能需要长达三四个小时的时间。在全国不同地区和气候条件下,配送时间对餐食质量影响很大。运输过程中容易滋生细菌,食物容易变质,营养成分也会流失。
王文涛建议,要保证校园营养餐的食品安全,不妨创新目前的盒饭配送模式,利用“自有食堂”、“食品加工大篷车”等场所,因地制宜提供现场餐饮,这样也能保证饭菜的色泽。香气和温度。
此外,信息管理技术的运用对于提高监管效率也很有帮助。在教育部召开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进展新闻发布会上,贵州省铜仁市教育局局长黄霞介绍了推出的“智慧阳光厨房”本地。
在这个“学生营养餐智能云综合管理平台”上,市、县、学校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手机APP对学校食堂进行实时在线巡查,包括食堂管理、学校食品采购、进货等情况的视频和图片。和出库仓库。采集出库食材的营养品质分析,全程监管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大大提高,可以作为各地借鉴的“典范”。
中小学生时期是儿童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均衡膳食是其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我们常说,年轻人是国家的“希望和明天”,而至于“营养午餐”,每一个“今天”都要经过一菜一餐的考验。
从严格的招投标、陪餐制度,到完善全链条的监管监管,再到建立成熟的食品供应应急机制。
每一步都是为了“营养午餐”需要守护的良心一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nhxmm.com/html/tiyuwenda/9313.html